close

世足 攝影展 尹惠熙 上海世博 美女市長 

戒嚴四十年~~解嚴二十年~~禁歌~~蔣經國
◎前言:廿年前,蔣經國一聲令下解除戒嚴,打破了台灣四十年的禁錮,政治力、社會力、文化力頓時奔放出來,創造一個銳意變革的年代。廿年後,這些力量如同遇到運動的撞牆期,困鎖在島內找不到新出路。本報製作解嚴廿周年系列報導,回首來時路,期待另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廿年。
●解嚴廿年,身為決策者的前總統蔣經國,是陳水扁口中「被時勢所迫的不得已選擇」,還是李登輝口中「本土化意識極強」,為台灣奠定民主現代化政府基礎的先行者?是什麼樣的抉擇,畫下台灣廿年的發展道路?
美中建交 他愈形孤立
美麗島事件是日後黨外發展的關鍵分水嶺,現在當朝的民進黨人認為,蔣經國是迫於黨外人士抗爭壓力才還政於民,事實上,當時蔣經國最迫切的壓力不是台灣內部的抗爭,而是美國與我斷交後的台灣生存難題。
中華民國在卡特政府的「斷交、撤軍、廢約」行動之後,已變成美中建交共識中需要和平解決的「台灣問題」。當時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,使得中共面向世界,反而變成「中共開放、台灣戒嚴」的反差印象。
蔣經國的處境愈來愈孤立,更糟的是,台灣卻不斷因為錫安山教徒被驅、黨外運動等人權事件被美方關注。一九八四年八月中,李登輝在蔣經國指示下,安排林義雄等因美麗島案入獄的四人假釋,國際反應良好。
江南案 逼他改變布局
政治氛圍漸緩,十月中卻發生在美刺殺「蔣經國傳」作家劉宜良的江南案,台灣的人權形象更跌到谷底。隔年又發生十信案,馬英九說,國內外都覺得台灣需要大幅改革。
一九八六年四月,蔣經國指示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成立「革新小組」,針對「當前政治問題的研究與改進」提出建議與對策,其中解嚴是最重要的課題。
李煥記得,解嚴的議題,革新小組開了數十次會,反對的人認為,解嚴會給中共侵台的機會,成員之一的李登輝事後追憶,革新小組只是應付蔣,根本無心改革。
開放黨禁 他反對取締
李煥說,他將小組正反意見呈給蔣經國,蔣看過後說:「我們戒嚴已經四十年,台灣同胞能夠容忍,已經不容易了,我們應該有所改革才對。」事情並非外界所想,蔣經國一句話就大勢底定。
因美麗島事件坐牢八年的張俊宏說:「對美麗島事件,蔣經國如果要興起一場大獄,可說易如反掌,但他需要與保守勢力抗衡,取得權力平衡,我們才逃過這場大劫。」
馬英九說,九月時解嚴問題已討論得差不多,九月廿八日民進黨成立,當局也決定不去取締。李煥還記得,當時黨國大老、治安單位、警備總部都有人主張要依戒嚴法嚴辦,但蔣經國說:「時代在變、環境在變、潮流在變」,否決建議,採取寬容立場。
蔣經國秘書王家驊還記得,民進黨宣布組黨那晚,他按例報告輿情,當時蔣沒應話。隔天,蔣經國在總統府開會,黃少谷、袁守謙、沈昌煥、郝伯村等大老統統到齊。會中有人要經國先生「硬一點」,取締民進黨。蔣經國的結論是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。
會後,蔣一人靜坐在會議室沉思,經過好久,才回七海官寓所。用餐後,蔣經國叫來王家驊,問他「你以一個黨員的身分告訴我,我白天的決定,對黨、對國好不好?」
馬英九說,十月七日下午四時,六十多歲的葛蘭姆帶著新聞周刊記者到達蔣經國的內會客室。會面前新聞局長張京育就說,葛蘭姆會問有關解嚴的問題,因此大家早有準備。蔣經國答得很簡要從容:「會在完成國家法令修訂後,宣布解除戒嚴,開放組黨」。
但整個政治改革的難題才開始,在蔣經國宣布解嚴一個月後,蔣宋美齡在蔣中正百年誕辰大會上發表「我將再起」演說。黨國大老還不斷提醒蔣,開放黨禁會讓國民黨失去政權。
馬英九記得,當時草擬國家安全法令修訂時,他也參與旁聽,對於言論自由尺度,各單位曾有爭論。蔣經國有次問他進度,他說大家對開放幅度還有歧見,蔣經國說,「要解嚴嘛,就要愈來愈寬,否則豈不是換湯不換藥嗎?」
當時黨政要員都知道蔣健康不佳,沒料到竟在解嚴半年多後就過世。李登輝說,若非蔣決定要民主化、本土化,黨內是沒人敢提議的;若非他死前已確立大方向,「就算是我當上總統,可能也無法推動民主化,因我也只是一個人,什麼都沒有。」
關於「戒嚴」,七年級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如今已無印象。那是一段頭髮不能留長、報紙不能亂報導、話不能亂說、字不能亂寫,甚至唱歌都要注意思想的日子。那是一個充滿「禁忌」的時代,報禁、髮禁、黨禁,樣樣都禁;國家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,所有行動言論都有可能在當局以「國家安全」予以限制及監聽。
明天就是台灣解嚴二十周年,是我國民主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。在這歷史舞台上,民、國兩大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與馬英九,都恰巧先後扮演了饒富意義的角色,也為這段關鍵的民主時刻,各自下了重要註腳。
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,謝長廷與黨外人士齊聚圓山飯店,在「可能馬上被抓」的心理準備下,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反對黨「民主進步黨」。九天後,故總統蔣經國在總統府接見美國「華盛頓郵報」董事長葛蘭姆夫人時,宣布即將解除戒嚴,當時的英文翻譯正是馬英九。
中天電視此次配合解嚴二十周年,訪問了當年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重要人士,從昨日起以系列專題,回顧解嚴前後的關鍵歷史。
「戒嚴法」自一九三四年公布施行,雖經內戰與對日抗戰,但均未宣布戒嚴,直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,前總統蔣介石依據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」宣布全國戒嚴,但台灣、新疆、西藏等地除外。隔年五月十九日,台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陳誠,下令台灣地區戒嚴。
反對運動 在島內發酵
謝長廷認為,台灣的戒嚴太長了,可能是人類近代史上最長的戒嚴期,所以事實上做不到,因此台灣就變成很畸形:雖然戒嚴,但經濟面、甚至有一部分的社會面,是開放的。
因此在一九七八年中美斷交、國際孤立的氣氛下,島內開始掀起風起雲湧的反對運動。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爆發「美麗島事件」,三天後林義雄等人陸續遭到逮捕,並遭叛亂罪起訴;隔年軍事法庭公開審理,謝長廷、陳水扁、蘇貞昌等辯護律師第一次亮相。
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也在「美麗島事件」衝擊後,慢慢出現改變。一九八五年爆發十信案、江南案,各界都出現改革聲。那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蔣經國親口說出最關鍵的一句話,就是蔣家人「不能、也不會」再有人選下任總統。
國民黨隨後召開三中全會,蔣經國指示成立黨的革新小組,包括解嚴、開放報禁、中央民代全部改選等議題。馬英九回憶,那時解嚴已經成為一個項目,先是國家安全法令的研究,一九八六年四月整件事開始進行。
國民黨內的變化,黨外並不清楚,決定全面向戒嚴攻堅,五一九龍山寺社運抗爭後,黨外選舉後援會在九月二十八日齊聚圓山飯店,經過激辯決定組黨。尤清高喊「今天是組黨的最好時間,錯過今年、遙遙無期!」朱高正站在椅子上,大聲說:「還等什麼?」眾人都站起來鼓掌,新的反對黨成立了。
組黨當天 謝預立遺囑
當時謝長廷提議,避開中國結與台灣結的問題,以「民主、進步」成黨名。謝長廷回憶,組黨當天他是寫了遺囑,放在律師事務所,因為當天可能就「回不來了」。他出門前還跟太太游芳枝說,如發生事情,「就當作車禍!」
結果國民黨按兵不動,黨秘書長馬樹禮開緊急高層會議希望封鎖消息,隔天《中國時報》照登,民進黨這個新生政黨終於見諸世人。
九天後,蔣經國總統親手掀開底牌,十月七日下午四時,他在總統府會客室接見葛蘭姆女士,葛蘭姆劈頭就問,是否要解除戒嚴?蔣經國立刻沉穩地回答,等國家安全法令制定後,就要宣布解除台灣地區戒嚴。
時隔二十年,擔任翻譯的馬英九還是忘不了當時心情的激動。他說:「我當時是一個字一個字翻譯,那時我感覺到:『這個歷史的一刻,終於來到了!』所以我翻譯時,我自己身上好像有電流通過的那種感覺!」馬英九說,接下來就是言論自由的問題,內部有人仍持異議,但蔣經國只是笑了笑,對他們說:「我們就是要解嚴,就是要放寬,不能換湯不換藥!」
解嚴後,同年底中央民代選舉,新成立的民進黨共選上十一席國代、十二席立委,得票率都超過二十%,這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兩黨競爭選舉。二十年後,各自參與了解嚴歷史時刻的馬謝兩人,也即將同步登上兩黨競爭的選舉舞台,一起走向民主化更深處。
一九八七年解嚴年代裡,曾在黨外引領風潮的前立委朱高正如今已淡出政治圈,而時任黨外重要政治領袖的黃信介等人多已謝世;目前在民進黨內位居要津的陳水扁總統、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及蘇貞昌,則是黨外剛冒出頭的新生代,在政壇已具有一定分量,被視為黨外「明日之星」。
一九八七年並不是陳水扁得意的一年。往前推幾年,一九八五年扁辭去台北市議員,返鄉參選台南縣長高票落敗,太太吳淑珍還在謝票行程中遭到車禍,導致下半身癱瘓,翌年扁因蓬萊島雜誌事件坐牢八個月,吳淑珍在同年當選立委,陳水扁出獄後,在解嚴那一年,即一九八七年擔任吳淑珍的國會助理,所有質詢、問政均由扁操刀,扁還教太太上質詢台該怎講,這個「陳助理」才是真正的立委。
一九八七年也不是謝長廷得意的一年。吳淑珍代夫出征參選台北市北區立委,結果獲得大量同情票,擠下原本呼聲最高的同區參選人謝長廷;謝只好繼續當台北市議員。
不過,謝長廷當年鋒芒更甚於扁,除了擔任台北市議員外,謝在解嚴前一年,即以參與民進黨組黨方式衝撞戒嚴體制,他是創黨時的黨綱起草人,並成為民進黨黨名命名者。
電火球蘇貞昌出身屏東望族,從政也是自擔任美麗島辯護律師開始。一九八六年九月,蘇貞昌積極參與民進黨創黨工作,解嚴那年,他仍擔任省議員。蘇謝兩人都是組黨運動裡的中堅分子,相較之下,另一位美麗島律師陳水扁則獨行在他的崎嶇政治路上。
他們三人不僅在當時對自己的政治生涯充滿不確定感,任誰都難想到廿年後,站在解嚴歷史的里程碑前,謝蘇已是為大位反目,形同陌路,而陳水扁為本土政權留下難雪清白的烙印。
陳總統今天率領民進黨重回龍山寺靜坐,還吃起解嚴包子,因為在22年前,包括陳總統謝長廷等黨外人士,在龍山寺靜坐要求解嚴時,四周商家因為被圍起封鎖線歇業,在沒得吃的情況下,有熱心民眾丟了包子等食物進到封鎖線,鼓舞當時的士氣一樣的警備森嚴,一樣的鐵幕柵欄,頭上綁著綠色布條的陳總統,謝長廷,洪奇昌,還有其他民進黨黨政要員,重回二十二年前,在龍山寺靜坐,要求解嚴的五一九綠色行動當年龍山寺周邊商家,因為封鎖,乾脆歇業,黨外人士在沒東西可吃的情況下,前國民黨將軍的女兒袁嬿嬿帶頭,丟進一袋袋的包子,讓大家充飢,這個場景,下午,也重演陳總統,謝長廷親自撿包子,一一傳給每一個人,打開塑膠袋,吃起熱騰騰的包子,現在當然已經沒有當年的緊張氣氛,但是這個包子的滋味,沒人會忘記打開鐵幕,一切這麼地輕鬆,但是這可是二十二年前,同樣一批人,努力的成果
?「啊」太曖昧熱情的沙漠被禁
更新日期:2007/07/15 04:39 記者: 林諭林/專題報導
李臨秋和鄧雨賢在日據晚期共同創作「四季紅」,描寫男女情意,只因「紅」可能影射紅軍,被迫改成「四季謠」;鄧麗君的「何日君再來」,因「君」和「軍」同音,當局認為會被聯想成「解放軍」也遭禁;「天黑黑」的歌詞提到「天黑黑,要下雨……」,也因被認為有影射當局意味而遭禁唱。
抓泥鰍歌詞 小毛變小牛
此外民歌「抓泥鰍」歌詞「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……」,歌詞的「小牛」,原來是「小毛」,但被敏感的政府認為隱喻毛澤東,硬是改成小牛才能放行。
戒嚴時期遭禁的近千首歌,在當年千奇百怪的審查標準下,都曾是見不得光的禁歌。
根據教育部資料,查禁歌曲大致分三個時期,可追溯到政府遷台初期開始。民國四十九年八月三日,由警總查禁的「月落烏啼」,是當時第一首遭禁的國語流行歌曲,其後陸續查禁的歌曲,包括「光棍苦」、「三年」等歌曲,截至五十年五月卅一日,透過大眾傳媒通令全國的國語歌曲查禁名單,共兩百五十七首。
何日君再來 聯想到解放軍
第二階段查禁歌曲始於五十三年六月,台北市府參照警總禁令,印發查禁歌曲小冊,增加「媽媽吾也真勇健」、「哥哥一封信」、「殉情花!紗容」三首歌曲,附錄一份兩百二十六首的「已往查禁歌曲名單」,包括周璇的「夜上海」、「何日君再來」,李香蘭的「恨不相逢未嫁時」,白雲的「良夜不能留」,白光的「桃李爭春」、「給我一個吻」、「人隔萬重山」、「戀之火」等。
歌曲查禁第三階段始於六十三年,警總將流行歌曲把關工作移交至政院新聞局「歌曲出版品輔導工作小組」,並多次對「詞曲頹廢消沈,影響民心士氣」的「靡靡之音」公布禁唱令。這階段查禁的歌曲包括「溫泉鄉的吉他」、「台北今夜還是下著雨」、「一條日光大道」、「愛你愛在心坎裡」、「小雨」等九十一首。六十五年十二月由新聞局編印的「禁歌曲錄」中,總計收錄四百三十八首。
直到七十七年,新聞局召開三次重審會議後,讓將近三分之二禁歌重見天日,開啟了禁歌解禁之門,時至今日,禁歌在台灣已成為歷史名詞,但當年這些歌曲為何而禁?為誰而禁?許多原因現在看來荒謬。
例如陳總統近日接受電視專訪唱的「媽媽請妳也保重」,以及另首台語老歌「媽媽吾也真勇健」,當時政府都因害怕讓阿兵哥起了思鄉逃兵情緒,一律禁唱。
國民黨當局認為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青少年身心的歌曲,以「山頂一個黑狗兄」和「橄欖樹」為代表,前者因當時是「反共抗俄非常時期」,禁止軍民逸樂,怎可像歌詞描寫的黑狗兄一樣快活;後者歌詞描寫「不要問我從哪裡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,為什麼流浪……,」被認為是「鼓動流浪」,將使青少年萎靡不振。
諸如此類,還有「補破網」,「網」台語音等同於夢,黨外運動人士將其比喻成補一個破碎的夢,也成為遭禁原因。
燒肉粽悲嘆 怕中共造勢
同樣的,「燒肉粽」歌詞提到「自悲自嘆歹命人」、「出業頭路無半項」,以及「收酒矸」歌詞「阮是十三囝仔大,自小父母就真散,為著生活,不敢懶……」由於當時擔心被中共當作宣傳台灣人民生活疾苦的歌曲,均被以「歌詞不合時宜」等理由查禁。
保守的時代背景,也讓許多歌曲進入禁歌之林,例如「給我一個吻,可以不可以」,「今天不回家,為什麼你不回家」被視為歌詞輕佻或有違善良風俗遭禁,最經典的例子要屬歐陽菲菲演唱「熱情的沙漠」,只因歌詞「我的熱情,好像一把火,啊!」的那聲「啊」!由她狂野嗓音唱來被認為太曖昧,難逃被禁。

 

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張竹馨 的頭像
    張竹馨

    夏天

    張竹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